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1、“路不拾遗”出自后晋张昭远、贾纬等编写的《旧唐书》。唐朝的时候,有一个做买卖的人途经武阳(今河北大名、馆陶一带),不小心把一件心爱的衣服丢了。他走了几十里后才发觉,心中很着负,有人劝慰他说:“不要紧,我们武阳境内路不拾遗,你回去找找看,一定可以找得到。”那人听了半信半疑,心里话:这可能吗?转而又一想,找找也无妨。于是赶了回去,果然找到了他失去的衣服。这件事以后越传越广。后来,人们就把“路不拾遗”变成一个成语。“路不拾遗”又作“道不拾遗”。常常用以说明国家安定,们思想品德高尚,社会风气很好。
为何持续多轮做核酸检测 河南疾控专家解释
郑州本轮累计报告103例本土确诊病例 均为普通型或轻型
郑州第五轮9区全员核酸检测已检724.9万人,已确诊5例
安阳疫情最新消息|1月10日安阳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8例,其中56例在汤阴县
全国疫情最新消息|1月10日新增确诊192例 天津新增本土确诊10例 河南新增本土确诊87例
Copyright © 2015-2022 东方时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8 联系邮箱:562 66 29@qq.com